本网通讯员 李德芳
李燕红于1991年毕业于郴州卫校,同年分配到原资兴矿务局总医院,先后在急诊科、内二科等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弹指一挥间,二十多年一晃而过。一头是珍爱的事业,一头是脑瘫的女儿,没有人数得清一个花季少女步入到人生中年所承受家庭和工作两副重担的漫漫艰辛与爱心无算。
一
1997年元月6日,李燕红的婚姻结出了果实,她当上了母亲。初为人母,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尽管女孩早产出生,体重仅
慢慢地,李燕红平静了下来,她要面对现实。她在想,女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先天疾病对她来讲已经不公,作为一个负责任母亲,不能就这样简单剥夺孩子的生命。一种母爱的天性,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激励李燕红:为了孩子,为了治好女儿的病,她要创造奇迹,向命运抗争。
二
从长沙回来后,李燕红开始大量查阅关于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到处打听哪个医院能治疗脑瘫。然而,当时的医疗水平还不够先进,全国几乎没有几家医院能够治疗这种病。她明白等待她的将是无尽的艰辛和困难,但她的内心充满了爱的力量,于是,漫长的求医之路开始了。
资矿总医院有一个中医医师,他虽在新区医务室上班,得知她小孩患了此病非常同情,并且很热心的为她小孩治病。李燕红按照医嘱,开始在医院给小孩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为了方便给孩子治病,她向领导申请每天下午六点到晚上十二点上晚班,这样才有时间照顾小孩,医院科室的同事也十分支持和理解她,满足了她的要求。每天一早,她背着女儿风雨无阻往返于三都与新区之间,上午针灸,下午她便自己给女儿静滴脑细胞的药,每个月的工资都只能用于昂贵药物的支出上。给小孩针灸时,她都疼的哇哇大哭,李燕红仿佛针是扎在自己身上那般,也情不自禁的陪着她一起流泪。就这样,白天给小孩治病,晚上上班,由于她有执著的信念,不辞辛苦,毫无怨言,有着使不完的劲。
持续了一年时间后,小孩的病情并没有明显进展,仍然不能行走。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告诉李燕红,石家庄有一所医院专治脑瘫。她立即打电话查询联系,并决定带孩子去试一试。但这几年为了治疗小孩的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根本就没有能力再带小孩出去看病了。医院领导得知此事后,立即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还组织医院同事们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捐款。带着大家的关爱,她和女儿踏上了路途遥远的石家庄求医之路。为了省钱,她没敢买卧铺票,抱着女儿坐了整整二十个小时的火车,虽然艰辛,可她还是感受到了希望。治病的医院条件不好,吃住都很艰难,但女儿治疗一周后便能独站,并迈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步。当时李燕红那种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语,激动的泪水哗哗直流,她更坚信奇迹一定会发生的。在那吃不好、睡不安的医院,她硬是坚持待了整整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里,李燕红深刻认识到了治病的艰难,也悟出了康复治疗对女儿的病是至关重要的道理,她学会了如何给女儿按摩针灸及功能锻炼等辅助治疗。尔后,在女儿病友家属的介绍下,李燕红一个人背着女儿,带着行李,车舟劳顿,还去过北京等地治疗。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内中艰辛困苦,常人是无法想象的。这段遥遥求医路,李燕红一走就是十多年。
三
屋漏偏遭连夜雨。2010年,李燕红的父亲被确诊为鼻咽癌。那时,她母亲已经去世,姐姐又离得远,照顾父亲的担子便落在了她的肩上。由于癌细胞广泛转移,她父亲于2012年便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天一日三餐,都是李燕红亲自喂饭,洗澡洗衣,无微不至。2012年底,她父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老人无力地握住李燕红的手不愿松开,眼睛里噙满了泪花。
李燕红在处理婆媳关系上,也堪称楷模。与婆婆同住十多年来,从未红过脸,吵过架,左邻右舍都说她们情同母女。她一直把婆婆当做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照顾,和风细雨,问寒问暖。现在老人家已经八十多的高寿了,身体仍很硬朗,一家老少相处得很是融洽。
四
李燕红是个感恩而又知恩图报的人。她常说自已能闯过人生的一道道难关,是领导的关心,是家人的支撑,是同事、朋友甚至不认识的陌生人的帮扶,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每天上班,她都以最美丽的微笑、最亲切的语言、最体贴的护理、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来面对病人。她把自己对生命深深的热爱,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对象、每一个细节之中。用心去服务,用爱去服务,把真挚的感情融入平凡的工作中,把满腔的热情奉献给热爱的护理事业。如今她在护士的工作岗位上,已默默耕耘二十多个年头了,无一次差错事故。她对病人认真负责的行动,也赢来了病人及家属和各级领导的赞誉,先后获得了“优秀护士”、“最满意护士”、“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虽是众多医务人员中平凡的一位,但她用大写的爱,演绎了人世间的美丽。